随着冬季寒潮的到来,全国多地电煤消耗量大幅增加。作为能源保供的重要运输通道,大秦线担负着26个省区市的生产生活用煤运输任务,24小时不间断运营,日均运输量达120万吨,全力保障电煤等重点物资高效运输。
寒风凛冽,大雪纷飞,一列列满载电煤的钢铁巨龙风驰电掣,一个个迎风战雪的大秦和记AG人保驾护航,用奔涌不息的“钢铁暖流”守护民生温度。
“这轮降雪还没有结束,大家要严阵以待,随时准备出发。”12月13日20时,天色阴沉,寒风瑟瑟。天气预警提示,又一场降雪将至。张勇组织当班职工和家住附近的休班人员进行雪前动员。
张勇是大同西供电段茶坞供电维修车间下庄供电运行工区工长,他所在的工区地处燕山深处,位于大秦线中部。自12月10日夜间开始,大秦线沿线陆续迎来大范围降雪降温。当下,正值大秦线开足马力运输电煤的关键时期,设备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。
工区管辖接触网供电设备20多公里,其中隧道内设备占比超过60%。入冬以来,他们每天至少进行两次除冰作业。降雪来袭,他们即刻进入扫雪除冰连轴转的工作状态。
12月14日3时10分,西北风裹着雪粒飘落下来。“笤帚3把,风力除雪机1个,喷灯1盏,钩铲2个,还有……”张勇再次确认扫雪工具,确保数量齐全、状态良好。考虑到雪后还要进行隧道除冰作业,他挑选的6名扫雪除冰突击队员都是青年党团员骨干。
4时35分,寒风呼呼嘶鸣,雪花漫天飞舞。接到下庄站扫雪通知后,张勇和6名作业人员裹紧棉大衣,头戴防寒帽,扛起工具,赶往1公里外的包保区段。
此时的铁道沿线银装素裹,积雪最深处已达6厘米,气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左右。张勇扛起风力除雪机开路,一股股强大的气流将道岔上的积雪吹得四散飞扬,队员们紧随其后用扫帚、钩铲清理积雪。不一会儿,大家就“消失”在一片雪幕当中。作为随组防护员,刘海超随时掌握来车信息,不时前后观察,确保现场作业安全。
雪越下越大,钢轨表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冰片会阻碍道岔尖轨的正常扳动,影响行车安全。为加快速度,陈守炜索性摘下棉手套,更灵活地滑动手中的钩铲除冰,一会儿弯腰,一会儿下蹲,冰屑随之纷纷掉落。身旁的陈永林半跪在轨枕上,俯身将滑床板和转辙机杆件下方的积雪一点一点清理干净……他俩是工区最年轻的党员,业务和思想上的成长深受张勇的言传身教,对待工作严谨负责、一丝不苟。
在静谧的大山深处,踩雪的“嘎吱”声、铁铲除冰的敲击声、除雪机的轰鸣声、队员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支属于和记AG人的“雪天奏鸣曲”。
5时左右,一组道岔刚刚清理完毕。这时,现场防护员吹响了喇叭,作业人员迅速下道避让列车。刚清理完的部位,转眼间又覆盖上一层积雪。等列车驶过,他们再次上道对道岔进行清理。“除冰扫雪就像是拉锯战,一组道岔清理三四次是常态。”张勇说。
雪不停,人不歇。队员们的面颊被冻得通红,眉毛、睫毛上结满了冰晶。突击队的职工一个比一个能吃苦。每年冬天扫雪除冰连轴转时,他们都毫无怨言与风雪相伴,守护着大秦线供电设备安全。
6时30分左右,雪渐渐停了。大家棉帽的内里和内衣都被汗水湿透。在确认所有道岔运转正常后,他们匆匆返回工区,顾不上更衣,就又扛起冰镐赶往隧道除冰。
通往隧道的山路本就狭窄陡峭,雪天行进更为艰难。张勇一手拿着对讲机,一手拿着强光手电,一步一滑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。“持续降雪降温,隧道结冰情况会有新变化,大家一定仔细观察,不能漏掉任何一处冰情。”除冰近30年,张勇对管内20座隧道的结冰情况了如指掌,丝毫不敢掉以轻心。
大秦和记AG始终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“压舱石”的重任。自建线以来,一年又一年,一代又一代,无数大秦人忘我付出、执着坚守,经受住了雨雪冰冻重重考验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运输奇迹。